

甚愛必大費,多藏必厚亡
《老子道德經》第四十四章 「名與身孰親? 身與貨孰多? 得與亡孰病? 是故甚愛必大費, 多藏必厚亡。 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長久!」 關於甚愛必大費,多藏必厚亡。道德經第44章已講述。 但其實出現的又何止是這兒呢? <莊子。齊物論>是非之彰也,道之所以虧也。道之所以虧,愛...


朝三莫四的由來
從前有個班級,老師和同學們正在決定……考試範圍 這時,老師說, 期中考考四個章節,期末考考三個章節… 這時候,同學們異論紛紛,都說不要啦!! 這時,老師說,好吧!!那期中考先考三個章節,期末考再考四個章節吧!! 朝三暮四的原始出處是來自<莊子。齊物論>...


方生方死 方死方生
方生方死,方死方生,方可方不可,方不可方可。-<莊子。齊物論> 這宇宙,那世界,多的是我們不知道的事…… 每件事當你從這方向看時,總看不到另一面。 同樣的,你看了右邊,也不曉得左邊的那頭是不是如我們想像… 於是,有了,「彼」與「此」二個字詞…...


道隱於小成,言隱於榮華
有天南郭子基倚著桌子很自在的坐著,抬頭看著天空很自然的呼吸,他覺得自已這個時候很平靜,精神像是離開自已的軀體,融合入大地一般。 這時,有另一個人顏成子剛好站在另一邊,就問南郭子基說,「喂!這是啥回事?怎可能形體像枯木?心靈像死灰呢?到底你現在打坐的工夫和以前有啥不同呢?」...


眾生多結冤,冤深難解結~太上三生解冤咒
解冤結咒 眾生多結冤 冤深難解結 一世結成冤 三世報不歇 我今傳妙法 解除諸冤業 聞誦志心聽 冤家自散滅 來自正統道藏所傳妙法,出自太上三生解冤妙經的太上三生解冤咒… 誦念此咒有何益處? 1、可解孕期痛苦。 2、有人胎氣怯弱,或數落不安,轉禮此經,即得安穩, 必得智慧男女。...


莊子說東西:偃鼠飲河,不過滿腹
莊子在逍遙遊有一篇故事…… 有一陣子,堯在找尋一個天下的共主……找到了一個賢人,他叫做許由…… 然後就有以下的對話,還有出現了千古名言, 鷦鷯巢於深林,不過一枝; 偃鼠飲河,不過滿腹。 堯當時希望把天下讓給許由,說了一段想說服許由的話…...


莊子說東西:至人無己
莊子覺得宋榮子,不管是「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,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」 完全把「名」拋於腦後,榮辱分不放在心上… 而列子,他能欲風而行,乘著天地,順著自然而行。 故不將名掛心上,不受名利所累… 順著自然而行,飲食天廚,自然無所掛礙…...


莊子說東西: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
道德經曾提到,寵辱不驚,白話就是說,如果被捧上天別驕傲,當然被噓下台也要不介意…… 不管得勢,還是被流放都平常心,當「名」置於身外,解釋起來應該蠻容易的… 但是,真的做的到的…唉…少之又少呀… 在永嘉證道歌,也有提到一段有趣的話...


莊子說東西:小知不及大知,小年不及大年。
小智慧比不上大智慧,短命的比不上長命的…… 怎麼這樣說呢? 朝菌白天就死(狀態描述……理工學院…別深究) 當然從來不知道原來還有晚上…… 寒蟬春天出生夏天就死,夏天出生冬天就死…生命如此短促,自然不知原來還有春、秋二個季節……這就是小年。...


普賢行願偈頌
所有十方世界中,三世一切人師子, 我以清淨身語意,一切遍禮盡無餘, 普賢行願威神力,普現一切如來前, 一身復現剎塵身,一一遍禮剎塵佛。 於一塵中塵數佛,各處菩薩眾會中, 無盡法界塵亦然,深信諸佛皆充滿。 各以一切音聲海,普出無盡妙言辭, 盡於未來一切劫,讚佛甚深功德海。...